“要克服困难、乘势而上。”6月28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明确,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会议认为,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经常账户延续稳定顺差,外汇存底充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会议提出,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
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同时,继3月全面降准、6月密集降息后,中国人民银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再度“加码”。
中国人民银行6月30日公布消息,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以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非公有制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我们国家的经济恢复压力仍存,部分“三农”、小微和非公有制企业亟需政策支持,当前提升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是较为合适的政策工具。从过往经验看,再贷款额度提升对贷款投放刺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能大大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
分析人士还认为,这一措施有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改善,助力消费和内需加快恢复。此举还释放出增强逆周期调节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的预期。目前经济复苏处于爬坡关键期,预计宏观政策将延续积极基调,后续财政政策等也有望进一步发力。
关于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6月28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持续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
“要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切实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会议明确。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提高速度基本匹配。
继续发挥好已投放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学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及其重要的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带领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落实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继续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引导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提升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常态化监管水平。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
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经常账户延续稳定顺差,外汇存底充足,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打好宏观政策、扩大需求、改革创新和防范化解风险组合拳,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逐步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充分的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针对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一定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本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有望发挥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流向重点支持产业和经济薄弱环节,确保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继续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恢复仍存压力,尤其是部分‘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亟需政策予以支持,再贷款工具是当前较为适合的政策工具。”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中国人民银行6月适时降息,短期内不宜采取过度强力刺激的政策。出于对稳定流动性的考量以及精准提升对小微企业等主体金融服务的目标,再贷款工具在当前时点更合适使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一方面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将降低金融机构资本成本,从而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银行息差缩窄的情况下,为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进而继续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如果全部转化为社融,有望拉动社融同比增速接近0.1个百分点。”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可以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有望促进社融回升;本次新增额度,有望改善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刺激相关产业融资需求;再贷款引导下投放的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同档次主体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三农”以及中小微公司制作经营等恢复发展也将刺激其相关产业的生产融资需求。
近年来,在金融管理部门推动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等保持了较快增速。今年前4个月,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6.4%,贷款利率稳步下降。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充分的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切实支持“三农”、小微和非公有制企业,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
本次涉及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均属于长期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支农再贷款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发放对象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对符合标准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
支小再贷款引导扩大小微、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发放对象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对符合标准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资金支持。
再贴现是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票据进行贴现的业务,重点用于支持扩大涉农、小微和非公有制企业融资。
“再贷款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其功能逐步丰富,更好地发挥央行引导资金流向、调整信贷结构的作用。”明明表示,与银行直接发放贷款相比,再贷款最大的特点在于确保了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直达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先贷后借”模式,进一步保障资金使用精准性和直达性,充分的发挥支小再贷款的引导作用。相比于普通贷款,再贷款还能够最终靠中国人民银行释放基础货币,能够更好的起到调控货币供给的作用。同时降低银行的资金占用,减少资金成本,让银行留存信贷额度继续支持重点领域。
截至3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共有17项,余额约6.8万亿元,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分析人士建议,要继续规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并加强监管,在有效防范潜在风险的同时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最大效能。目前,经济复苏处于爬坡关键期,宏观政策将延续积极基调,后续财政政策等也有望进一步发力。
“金融机构应加强再贷款、再贴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探索更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彰显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董希淼说。
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降准降息均有落地可能。此外,宏观政策需要系统性加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有望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董希淼建议,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货币政策看,应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继续降准降息,长短结合、量价并举,有效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并将流动性更精准地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当前,推动经济持续回升的更多政策措施应尽快全面出台、加快落地实施。”他说。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仍将成为改善信贷结构的重要方式,以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绿色、普惠、科创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续力”值得期待。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将会持续,可以期待年内的第二次降准,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