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为核心,产品延伸到橡胶、塑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多个领域,在轨道交通、风电、汽车、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依托公司多年来的研发投入和市场积累,公司已形成了“多元化、国际化、高科技”的产业格局。
报告期内,公司面对俄乌冲突导致的物流、能源成本的上升以及风电叶型迅速迭代等诸多因素的冲击,围绕“跨行业发展,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理念,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平稳有序的推进各项工作,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0.3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亿元,经营质量稳步提升,保持了“十四五”期间良好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轨道交通事业部敏锐抓住轨道交通海外市场发展的契机,加快布局海外业务,实现了海外业务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同时在国内市场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优势地位,全年完成出售的收益18.54亿元,较上年同期16.99亿元增长1.55亿元,增幅为9.11%,持续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
公司轨道交通事业部的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收入的增长。2022年,海外市场出售的收益、新签订单增幅均超过30%,在新市场开拓、新业务模式拓展、新产品突破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球轨道车辆减振市场占有率从19%提升至23%。新市场开拓方面,独联体、西欧、东欧等新区域市场实现里程碑式突破,新增订单较同期增长超300%,实现跨越式增长;海外线路基建市场新签订单增幅超112%。新业务模式方面,全力拓展总包业务,在南美及亚太市场斩获多个重点项目,总包业务将成为海外市场的重要增长极。新产品突破方面,铰接装置、联轴器、聚氨酯缓冲块、芳纶绝缘纸等实现多个海外项目突破。
国内市场方面,承接多层薄壁节点及动车组核心部件国产化等多项卡脖子项目;车体新材料市场取得多个客户的供货资质,订单首次突破亿元;维保检修市场新增西安动车段空簧检修合作项目,属地化检修收入首次突破亿元。
能力建设方面,年内公司启动建设创新中心项目,预计在2024年内完成竣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公司轨道交通产业的平台升级,推动智能制造能力提升,满足未来十年轨道交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升公司行业引领力、核心竞争力及经济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新成立的工业与工程事业部加强了轨道交通车辆以外的线路减振、工程减隔震、设备减振等工业与工程领域的开拓力度及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全年完成出售的收益16.49亿元,较上年同期14.75亿元增长1.74亿元,增幅为11.71%,实现了新事业部的良好开局。
2022年,工业与工程事业部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快产业布局,聚焦资源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新突破。设备减振商品市场的风电减振及联轴器产品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稳居国内第一;线路减振商品市场的城轨减振业务在天津、东莞、成都、深圳、广州五座城市取得新突破,总订单较去年增长46%;桥建减隔震商品市场的LNG隔震项目单个订单金额达4000万元,夯实了与中国石化等行业大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稳定了LNG隔震业务的市场份额。
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工业与工程事业部坚持技术引领,通过深化与设计院的合作,加大了与设计院联合开发力度,加强了系统减振能力的提升和新型拳头产品的打造。未来将继续强化公司系统解决方案与产品的前端设计植入力度,逐步优化与设计院、业主的商业合作模式,力争获取更多的市场订单。
报告期内,公司顺应风电行业机组大型化趋势,敏锐抓住转型机遇期,迅速投入、形成大型叶片的产能,全年销售风电叶片11.9GW,平均单套功率达4.56MW/套,全年完成出售的收益53.67亿元,较上年同期50.98亿元增加2.69亿元,增幅为7.54%,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夯实了国内行业第二的地位。
报告期内,风电叶型从16X系列快速迭代为18X、19X系列,风电事业部快速响应,全力加快大叶型研发,推进大叶型的模具换型,提升实现用户大叶型交付需求的能力,赢得市场先机。事业部自主研发的TMT110A海上叶片首次采用碳纤维拉挤板,并在射阳工厂成功下线,提升了海上超大型叶片的研发与量产能力,具备抓住未来海上风电发展机遇的实力。
风电事业部持续加强PET、聚氨酯、拉挤材料在叶片上的研究和应用,实现材料替代降本,同时在满足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外形及叶片结构优化,结合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去除设计冗余,实现叶片轻量化降本。
产能布局方面,逐渐完备国内产能布局,吉林松原工厂建成投产,哈尔滨宾县工厂交付使用,扩大了东北产能辐射范围,西南地区、新疆、射阳和蒙西的产能扩建工作按计划推进,同时正在谋划海外基地建设,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报告期内,面对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原材料以及物流成本上升的坏因,新材德国(博戈)加强市场开拓,积极地推进产品转型,全年完成出售的收益55.72亿元,较上年同期54.63亿元增加1.09亿元,增幅为2%。
2022年,受俄乌冲突的影响,能源、原材料以及物流成本出现大幅度增长,新材德国(博戈)的经营业绩不断承压。面对不利局面,新材德国持续加大传统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开拓力度,获得了多个关键批量订单,同时顺应绿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加快了战略转型,斩获了多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平台的项目订单。
在降本方面,积极向客户申请原材料价格补偿,对冲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负面影响,同时与供应商展开谈判,寻求采购降本,并通过工厂生产效率提升、优化产品设计以及加大低成本地区产能利用率等多项措施积极降本减亏。
报告期内,公司新材料等别的市场完成出售的收益5.94亿元,较上年同期3.15亿元增加2.79亿元,增幅为40.59%。
2022年,企业成立新材料事业部,搭建新材料产业孵化平台,推进新材料产业化进程。公司新材料事业部完成高性能聚氨酯实验室提质改造工作,实现高性能聚氨酯制品从配方设计、预聚体制备到高端减振制品生产全流程拉通。高性能聚氨酯制品、聚氨酯组合料和先进有机硅材料获得客户认可并取得市场突破,为时代新材新材料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芳纶系列新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工作持续推进,芳纶系列新产品在轨道交通、新能源电机等领域取得突破,国产化替代标杆示范作用开始显现,同时芳纶产品的销售结构持续优化,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2022年,环保水处理产业实现有序剥离,整合资源加快向新能源业务转型发展。
轨道交通市场要实现“稳增”,加大海外营销力量配置和本地化能力建设,确保海外销售占比持续提升,持续加大在车体新材料、维保、城轨等增量市场的拓展力度,以新产品研发带动新市场拓展,高质量推进创新中心及智能制造项目建设,解决发展瓶颈问题,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工业与工程市场要实现“多点突破”,加快产品+、系统+能力建设,加大对线路维保领域的攻关,做深做宽桥隧市场,聚焦优势资源在工业、建筑、城轨市场形成新突破,加快研发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择优拓宽高端减振领域。
风电叶片市场要聚焦“提质提效”,继续深化重点客户合作,稳定既有市场占有率,全面加快新工厂建设与量产爬坡进度,提速双海战略落地,以技术、成本、质量、产能等多维度优势,构筑系统级竞争壁垒,实现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的双提升。
汽车零部件市场要实现“重组优化”,持续推进德国地区重组工作,加快亚太区的产能建设,在巩固既有战略客户的同时,大力拓展亚洲区市场,扩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销售比例,推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新材料市场要实现“破局”,通过资本纽带,启动上游产业链建设,坚持以进口替代为目标,加快高端产品的研发效率,加强海外市场、新能源市场的开拓力量,持续调整产品营销售卖结构,继续扩展新材料应用场景,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时代新材紧跟全球经济发展步伐,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与资源、坚持面向新兴起的产业、面向高端产品,所涉及的多个业务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头羊。公司目前在全球轨道交通弹性元件产品领域规模第一,在线路减振、桥梁与建筑减隔震等领域均处于行业前列,是轨道车辆减振全套方案提供者和减振产品研发制造品类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在风力发电领域是风电叶片规模位居国内第二和国内拥有最强独立自主研发能力的叶片制造商之一,是全球少数具备聚氨酯叶片批量制造能力的企业;风电风机弹性减振产品营销售卖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在全世界汽车减振细致划分领域规模排名第三,是全球第一个主动减振产品批量装车推广应用企业;在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领域,近几年先后突破了一系列诸如高性能聚氨酯材料、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芳纶材料、聚酰亚胺材料、有机硅材料、电容隔膜材料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工程化应用。依托多年来的研发投入和市场积累,公司已发展成为跨行业发展,国际化经营的高科技公司。
时代新材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为核心,致力于从事轨道交通、工业与工程、风力发电、汽车、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产业领域系列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与销售,产品品种千余种。轨道交通产业主要是做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减振降噪、车体轻量化系列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工业与工程产业主要是做线路(含城轨)减振降噪、桥隧与建筑减震隔震、工业减振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产业主要是做风电叶片的设计、生产、销售及运维业务;汽车产业主要是做高端汽车减振降噪与轻量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高分子新材料产业主要是做高性能聚氨酯、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芳纶材料、先进纸基材料、有机硅、PAI聚酰胺酰亚胺等新材料业务的研究与工程化应用。
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四大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企业具有先进完备的研发技术平台和检测分析装备,拥有一支专业结构符合常理,跨学科、高层次的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公司围绕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形成了减振技术、降噪技术、轻量化技术、绝缘技术及阻燃技术五大核心技术,具备了高分子材料合成及改性能力、结构设计与仿真能力、复合材料制备能力、振动控制能力、系统结构方案能力、工艺装备设计能力和检验测试能力分析评价七大核心能力,产品及其系统解决方案大范围的应用于高铁、动车组及铁路干线新型机车和货车,城市轨道交通及工程机械行业,风电产业,汽车产业等领域。公司在轨道交通、风电、汽车三大核心产业已经实现领跑,在工程建筑、船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逐步突破,逐步成为进口高分子材料及其部件的国内首选供应商。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
公司以“连接世界、造福人类”为企业使命,秉承“唯实、精进、创新、成事”的企业精神,致力于成为客户、股东、投资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方欢迎和尊重的企业。“时代新材”是国内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最著名品牌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称号、湖南省第五届省长质量奖、湖南省质量信用AAA级企业、五星级服务认证企业、湖南省诚信建设示范单位、湖南省治理信誉等级AAA级企业、湖南省重点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组监督AA级企业、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湖南省质量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同时也是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2022年度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前20强单位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2年入选了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时代新材有着行业一流的客户优势,企业具有一批长期合作的优质客户资源。在轨道交通市场,与世界主要先进机车车辆制造企业(中国中车(601766)、WABTEC、ALSTOM、EMD、SIEMENS、CAF、ROTEM、TALGO、PESA、TMH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实现批量供货,并为WABTEC、ALSTOM悬挂部件全球最大供应商,也是国铁集团及众多城市地铁公司轨道车辆减振部件的核心供应商;在工业与工程市场,是国内悬挂部件和铁路桥梁支座产品最大供应商之一,产品出口澳大利亚、意大利、俄罗斯、秘鲁、罗马尼亚、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是五大扣件集成商、三大桥梁厂以及中铁、中交、中建各大实施工程单位的主要供应商;在风电市场形成国内以远景能源、浙江运达、中车风电等为主,海外以Vestas、Nordex等为主的客户结构,大力开发东方电气(600875)、海装风电等新客户,成功突破头部客户明阳风电,同时系统性提升风电叶片运维市场开拓和服务能力;在汽车市场紧跟全球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主要客户均为汽车行业内中高端一线品牌,一方面与大众、奥迪、奔驰、宝马、一汽、福特、通用、特斯拉等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聚焦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积极布局打造新的市场增长点。
公司立足国内保地位,面向全球谋发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轨道交通领域,已打造形成多元化营销模式,北美、西欧、澳洲、亚洲、东欧、独联体等区域拥有成熟的客户群,建成三个海外本地化服务基地,营销网络基本覆盖了海外的主机厂,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在技术解决方案、产品质量、服务的品质等综合竞争力方面已跻身于全球轨道车辆最高端弹性元件行列,具备了与世界顶尖弹性元件同台竞技的实力。在风电叶片领域,深入推动“双海战略”,通过国内客户配套出口、国外客户深入合作等模式,逐步的提升在双海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风电叶片目前已出口印度、法国、俄罗斯、瑞典等多个国家;谋划通过海外建厂以配套国内外整机厂商,进一步拓宽海外业务,加速国际化发展。在汽车减振降噪轻量化领域,稳步推进低成本基地的策略,建成无锡工厂、墨西哥工厂和斯洛伐克工厂三期工程,推进全球资源全面整合工作,同时为调整新材德国(博戈)在全球资源布局,持续推进新材德国(博戈)可持续发展计划,以促进其稳步健康发展。现有的全球资源平台有力支撑了公司各产业海外业务的拓展及业务协同,同时促成公司逐步构建全球化的生产、采购、营销、售后网络体系,提升了公司在全世界获取、整合、共享资源的能力。
公司建立了健全的、系统性的、安全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覆盖公司轨道交通、工业与工程、风力发电、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各大产业领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并逐步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过程控制;各产业领域均建立起了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具备全球化的生产及供货能力。公司ISO9001、ISO/TS22163、IATF16949、CRCC、AS9100、AAR、DIN6701等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各种类型的产品均已通过权威机构的产品检验测试和资质认证。公司采取行业先进的质量控制措施,可靠性技术和寿命预测技术在产品上得到了有效应用,从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交付与服务的产品全寿命周期加强质量控制与保证,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优质服务,获得了客户、行业及第三方的认可和好评。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出售的收益150.35亿元,较上年同期140.51亿元增加9.84亿元,增幅为7.01%;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3.57亿元,较上年同期1.81亿元增加1.75亿元,增幅为96.51%。2022年公司各板块出售的收益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地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客户结构优化以及降本增效等工作,经营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目前国内经济发展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国际形势风云多变,国际贸易壁垒加深,逆全球化趋势明显,给公司的经营活动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影响,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提到,要“构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随着后续稳经济政策的陆续出台,公司轨道交通、工业与工程、风电、汽车、高分子新材料产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得到慢慢的变多国家的认同,中国的高铁“金名片”让中国的轨道产业慢慢的被全世界所接受和认可,总包业务增长潜力可期。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双碳经济也将带来深远市场变革和新的机遇。
从国内市场看,城轨交通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已进入“建设为主”向“运营、经营并举”的转换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预计在未来增速放缓,运营单位的工作重心逐步向管理效能提升、运营可靠度提高、服务的品质升级过渡。在此契机下,主机新造企业纷纷提出全寿命期维保概念,在销售新车时捆绑维保服务,同时积极与各地铁运营单位成立合资公司承接车辆检修业务,市场格局的变化对中车集团下属配件企业呈现利好因素。国家出台《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将推动城际和市域铁路发展,成为推进时代新材承接国产化替代项目和卡脖子项目的重大机遇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也将带来阻燃、环保、轻量化、长寿命等技术的迭代更新,新一轮的市场机遇期即将到来。
随着国务院《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出台,标志着国内减隔震行业在国家政策层面正式由鼓励性向强制性转变,建筑减隔震行业将迎来迅速增加。作为低碳清洁能源的LNG,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倡导下,需求日趋旺盛,LNG储罐作为LNG的核心存储容器,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LNG储罐的建设投资。随着风电发电机逐渐向半直驱和双馈机型转型,风电风机弹性减振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伴随着中国制造的风机竞争力突出,国内开发售后反应速度快,风电风机弹性减振产品国产化需求日益增强。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高位稳定发展的阶段,国内多条干线新项目及新批复规划投资的城轨地铁、城际项目将在未来几年得以实施;城轨交通项目总投资额保持相对高位,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和部分发展较快的新兴城市的城轨交通相继成网,城轨交通网络化程度慢慢地提高。目前国内共有50多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余条,为改善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舒适度,减振降噪系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上盖物业(TOD模式)已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阶段,公司有关产品面临新的市场机遇。
近年,环保政策逐渐趋严,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出台,法案新增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噪声的定义,并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控制纳入法案。法案要求覆盖新建、改扩建和在运营城市轨交及铁路线路,立法规定内的减振降噪成为强制要求,增加减振降噪设施应用,未来轨交减振降噪设施渗透率提升可期,行业需求空间广阔,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绿色能源战略规划,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5%左右,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随着碳减排政策的持续加力,各大能源央企陆续发布了宏大的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初步预计在未来十年,中国风电市场年平均新增装机50-70GW左右,陆上风电主要以三北地区的大型风电基地项目为主,通过特高压远距离输送到华北、华东、华南的负荷中心。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凭借其距离用电负荷近、发电稳定、不占用陆地土地资源等优势,在中国发展迅速。近年来,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及新增并网装机持续增长。新核准的风电项目已平价上网,开启了新一轮的风电设备价格战,为了争夺开发商的电源投资额度和上网电量,风电和光伏的正面竞争会慢慢的明显,而降本是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提。由于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风电行业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原因,风电产业经营面临严峻考验。
根据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49.83GW,其中陆上风电新增吊装容量44.67GW、海上风电新增吊装容量5.16GW。从近些年的电源累计装机、新增装机的结构变化显示,能源结构调整缓慢但坚定,“双碳”政策会催化这一过程。随着国内的风电产业在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加速了国内风电产业走出去的进程,海外建厂越来越成为中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必然选择。
2022年汽车行业克服诸多坏因冲击,持续保持了恢复增长态势。产销同比呈现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性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预计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380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销量为380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00万辆,同比增长35%。近期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显著地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方面提升,市场占有率达到35%。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
以上发展的新趋势将对新材德国(博戈)的减振产品线业务带来一定冲击,主要是发动机周边减振产品的应用机会将随着新能源汽车份额的不断的提高呈现缩减趋势。汽车底盘及其他系统的减振需求任旧存在,但对产品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更高。同时,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产品的需求将更加迫切,给新材德国(博戈)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公司作为中国中车新材料产业平台,在中国中车“一核三极多点”战略举措中承担着重要的发展责任。目前,公司新材料产业主要涵盖高性能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芳纶材料、高端电容隔膜材料、有机硅材料等的开发与应用。高端芳纶材料及制品主要在电气绝缘市场、轻量化市场、新能源汽车、5G通讯等领域应用;高性能聚氨酯材料及制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轨道装备、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工业领域;满足高等级阻燃、环保要求的有机硅发泡及火安全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轨道交通、动力电池、储能等其他工业领域。公司正在加速推进以上新材料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储能、5G通讯等领域的工程化应用和市场推广,未来,时代新材新材料的研究与工程化应用将会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新机遇。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继续以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为核心,以“稳中求进、品质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深化改革、创新引领、深耕细作、全球经营、严控风险”为方针,聚焦资源拓宽既有产业主航道,谨慎开辟新航道,实现国际化、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逐步提升效益、效率、效能。公司各产业的发展的策略为:
致力于成为全世界轨道交通弹性元件领域技术领先、质量放心可靠、受人尊重的国际一流供应商,成为系统减振降噪一站式服务的提供者。巩固车辆悬挂产品线全球第一的地位,力争推进车体新材料领域进入行业前三。
深耕轨道车辆减振核心主业,坚持产业同心多元,加大新产品、新市场、新产业(300832)开拓力度,打赢增量业务和能力建设攻坚战,实现竞争力和效益大幅提升。
产品迭代创新:车辆维保业务对新材料、新工艺、新功能的需求大量增加,公司将抓住市场机遇,积极与各路局及地铁公司成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从全寿命周期服务方面出发,通过修程修制改革、产品寿命提升、综合降本增效等路径,实现市场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和盈利空间拓展。
核心能力升级:通过创新中心项目升级工艺装备,优化布局,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打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灯塔工厂”。推进原中国中车车辆减振业务的密切联动与深层次地融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轨道车辆减振产业技术研制能力全球第一,机车车辆减振产品系列化全球最全,仿真、检测试验平台全球最好。坚持数据要素驱动经营变革的理念,推进技术研发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速车体新材料产业能力建设、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持续推进轨道车减振、降噪、轻量化、阻燃、绝缘全套解决方案升级,大力加强车线桥“系统+”能力建设。实行全寿命周期管理,打造“产品+服务”合作新模式,实现由“产品”向“服务”转变、从“车下”到“车内、车端、车上”多维度拓展延伸,打造产业新格局。
盈利能力提升:深入推动自动化、智能化、少人化实现能力升级,降低产业对主观因素的依赖度,促进过程绩效能力和科学化管理能力的提升;逐步的提升新产品设计命中率、量产稳定性、成本精细化的能力建设;强化精益管理与运营的深度结合,横向做细,纵向做深,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和快速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的能力,实现低成本设计、低成本制造、低成本管理,实现全流程盈利能力升级,主动变革适应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完善全球布局:立足“双线”战略,构建“一体N区多翼”业务发展阵型,加快区域建设,持续拓展增量业务,实现美洲、欧洲、亚太、中东非、独联体五大区域中心布局。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本地化制造和服务体系,贴近客户提供服务,持续提升维保市场占有率。在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区域持续寻求突破,加大营销网络建设力度。
工业与工程事业部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减振降噪和轻量化一站式解决方案,并朝着成为工业与工程领域技术领先、质量放心可靠、受人尊重的主导供应商与国际高端装备领域减振降噪方案提供者。力争在线路减振与轻量化产品、桥建减震产品领域进入行业前三。
强化顶层设计:针对业务板块的不同特点制定系统、清晰、详细的市场拓展计划,强化顶层策划。加强市场协同聚力,做实经营城市理念,各战区在公路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维保共同发力。系统拓展上游、中游、下游,做到上游有源源不断的项目输入,中游有可靠的应用场景,下游有遵循市场规则的合作伙伴。
抢占成熟产品存量:稳定铁路市场占有率,构建良性竞合圈。在高铁扣件市场降本提质抢市场、精准服务抢份额、良性竞合抢项目。丰富以检查车、导风栏杆、止水系列新产品的路外及附属结构市场。利用代尔克、富士扣等海外平台,加强海外市场的拓展。
拓展新兴产品增量:在城轨市场,提供线路、上盖物业系统解决方案,实行经营城市六大战区作战模式,参与EPC、TOD项目,制订“一城一策”方案,做好城市经营布局。在线路轻量化市场,紧密与国家能源集团的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推行经营路局,完成线路复合材料和高铁后维保的经营布局。在风电装备市场,抓住金风、远景、运达等核心客户的真实需求,满足国内客户国产化需求及海外市场需求,实现核心技术引领。加强风险防控,择优做好房屋建减隔震项目,稳定LNG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谋划未来发展路径,大力拓展核电、港口、文物、电网、5G领域。
加强核心能力提升:加强与设计院的合作,构建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系统减振能力的打造,以差异化产品构筑竞争优势。抓住市场机遇,积极与各路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广新型材料在线路及桥梁领域的应用,重点研发复合轨枕、桥面系轻量化等新产品。同时在复合材料构件(人行步板、吊围栏、聚氨酯轨枕)、支座维护与更换成套技术等方面做好技术储备,提前在各路局布点样品工程,争取先机。抓住国家强制推广房屋建筑减隔震技术、能源战略储备机遇,以隔震为主并研发新型减震产品,提升产能、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立足南方,布局三北,拓展双海,扩大叶片售后运维市场,以低风速、大兆瓦、轻量化、新材料实现技术引领。
坚持双海战略:国内竞争格局固化,市场空间提升有限,欧盟寻求能源独立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生重大利好,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的策略,一定要通过海外渠道寻求新的增量,通过海外基地建设支撑海外本地配套。加大力度持续开发Vestas、SGRE、Nordex、Enercon海外客户,获取海外订单。提升海外工厂投建速度,储备海外人才团队,打造全球运营能力。针对海上客户,积极跟进海上项目中标情况与产品需求,通过增强客户联系,争取中车风电、远景能源、明阳风电、中国海装等客户海上订单供货机会。加大海上叶片研发力度,抓住海上风电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窗口期,实现快速增长。
拓展运维市场:依托内部售后业务提升客户满意程度,通过外部业务拓展形成品牌效应,带动运维营收增长。发挥售后区域优势,梳理质保客户信息及痛点,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业务升级。
推进技术降本:成立以技术牵头的成本委员会,以IPD项目持续进行成本优化工作,构建持久的成本竞争力。发挥风电产业技术优势,推进“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挖掘降本空间。通过材料替代、设计减重、工艺优化等技术方法,实现降本新突破。
推进产能布局:完成国内西北工厂、西南工厂产能布局,打造覆盖全国的产能网络;坚持全球化产能布局战略,加快海外工厂的筹建工作。
推进数字化建设:成立数字化办公室,将原有研发管理体系升级为智能产品研制数字化体系。搭建设备工业互联网、产供销全协同、WMS系统、数字化质量管理系统等平台,实现生产运行数字化。
巩固新材德国(博戈)在橡胶与塑料领域的全球战略地位,使其成为主要汽车整车厂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和顶级供应商。
推动经营可持续发展,实现稳定的正向经营现金流,推进顶层设计,建立全球高效的组织架构。
优化公司管控:推动新材德国(博戈)组织架构变革,建设全球服务共享中心,力争管理更加简捷高效;积极建立公司与新材德国(博戈)协同发展体系,推动公司与新材德国(博戈)在供应链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业务协同;探索并制定海外业务协同发展战略,发挥中车品牌影响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建立。
强化全球布局:加快无锡工厂的产能爬坡速度,提高新材德国(博戈)在全球的生产能力与经营效率。坚持高水平发展的经营理念,从管理模式、生产效率以及产业链优化等方面推进全面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市场拓展:面对全球严峻形势,积极挖掘市场机会、拓展经营事物的规模;在稳固既有战略客户的基础上,突破二线豪华、自主高端等一系列品牌,进一步拓展新能源客户;全力提升中国区业务规模,加强中国区研发与市场资源投入,实行产品差异化、服务快速化、客户本土化的发展战略。
优化产品结构:为顺应汽车行业“新四化”的转型变革,持续加强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及优化。大力拓展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新产品,开发应用于汽车车身各部位的结构性部件;继续稳固高性能减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改善产品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提升面向未来双碳趋势的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打造绿色低碳的产品组合。
搭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孵化平台,加大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化进程,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通过企业内部产业牵引、自主研发、同行合作、产业整合等多种途径,聚焦高性能聚氨酯、有机硅、聚酰胺酰亚胺等新材料制品产业化进程,满足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子电气等市场的迫切需求,打造时代新材新的业务增长点。
加快产业化进程:对于有机硅制品、高性能聚氨酯制品等正在培育的新产业,科学选择自投、合作投资或置入既有产业平台等方式,加快量产论证与建设,加快培育成公司新的规模及利润增长点的进程。
保障产业链安全:对于芳纶产业,加快上游中试线的建设与量产,突破上游原材料制约,保障产业链安全,实现原材料成本可控、品质稳定,与上游产业形成优势互补、互动高效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商品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总实力有效提升。对于尚在培育期的其他产业,量产前全面论证并通过有效举措保障产业链安全。
2023年,公司计划完成出售的收益不低于155亿元,重点改善新材德国(博戈)经营状况,抓住风电叶片机遇期,积极拓展增量业务,逐步提升公司经营品质。
在轨道交通领域,国内市场盈利能力面临挑战,检修业务空间受到挤压;海外轨道车辆市场主机厂整车订单下滑影响到配件销售市场;海外线桥减振市场存在竞争对手高度垄断的局面;海外桥梁支座市场极度分散,全球竞争对手数量很多,竞争态势严峻。
在工业与工程领域,部分产品技术门槛不高,随着CRCC门槛的取消,非公有制企业大批量进入,面临较大的成本竞争压力。
在风力发电领域,风电受行业竞争局势、客户项目的不确定性和自身的固定成本比较高影响,产量和售价的波动性对风电产业盈利影响较大;同时,风电叶片产品大型化、轻量化的发展的新趋势对公司的技术、质量、成本管控、运营交付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汽车领域,国内外各大汽车零部件厂商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投入,随着产品转型和升级进度的加快,汽车零部件市场势必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同时,因全球经济持续恶化,能源价格、大宗商品的价值、物流费用飙升,地理政治学危机导致供应链风险,近年来传统汽车市场整体恢复缓慢,公司控股子公司新材德国(博戈)的经营将持续承压,存在经营亏损与现金流短缺风险。
在高端芳纶材料方面,杜邦仍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而且国内竞争对手加大投入抢占有限的市场,竞争压力慢慢的变大。同时,芳纶材料在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技术方面的要求高且验证周期长,短时间内可能没办法形成有效的业绩支撑;在电容隔膜材料方面,原材料属于国际大宗期货交易商品,受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影响,原材料大幅度上涨,造成产品成本增加。同时,电容隔膜材料面对的汽车、5G通讯及消费类电子等电子技术领域更新迭代快,面临较大的技术革新风险。
作为一家经营规模超过百亿的跨国公司,资产、收入、人员等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出现复杂局面时,跨国管控的风险陡增,存在包括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现金流短缺、重组改制等不确定因素,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战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公司管理层的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受国家环保政策管控、中美贸易冲突、俄乌冲突持续冲突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等外在市场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金属材料、石油化学工业原料、风电产品原材料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持续上涨,供应链安全与风险防范需要持续加强关注。若国际政治经济、俄乌冲突等因素出现新的不利变化,公司部分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贸易结算等将面临相应的风险。公司将重视市场行情趋势,建立关键物料管控清单,强化战略储备牵引,探寻供应链战略合作,做强供应链风险管理,努力维护安全、稳定、可靠的供应体系。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在全世界内寻求并推进多个产业合作项目,面临投资风险大,项目管控难度大的风险。鉴于公司的产业多元化背景,在合作项目选择、盈利预期达成、技术与市场协同等方面,对公司的战略决策、资本运作与运营管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建厂投资方面,各国在税收、土地使用、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等方面均与国内存在比较大差异,需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
公司的产品涉及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领域,目前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产品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交付与服务等全寿命周期实施管控,产品质量稳定并符合相关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但由于公司产品品种类型多、生产的全部过程复杂、产品更新迭代快,有的产品处于行业前沿,一旦由于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公司产品出现批量质量上的问题,将可能对已售出产品做更换、维修或召回并承担对应赔偿相应的责任,将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石化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时代新材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电气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中车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